日进千元,曾家一个烤玉米师傅的大商之道
| 招商动态 |2017-10-07
《史记》---《货殖传记》中写道:以末致才,以本守之。几千年来,这句话放到今天依然生动。何为本末呢?说通俗点:本是靠土地致富,末是靠工商致富。司马迁把富裕分成了三种:本富、末富、奸富;所谓“本富为上,末富次之,奸富最下”。但他又说,“用贫求富,农不如工,工不如商,刺绢文不如移市门”。这就奇怪了,农田为“本富”,赚钱却比不上“末富”,如果各人都追求“本富”,不是明摆着会吃大亏?所以司马公说,“去就与时俯仰,获其赢利,以末致财,用本守之”!
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,要想致富,必然要搞商业。而现实中的这个案例,一个并未读过太多书的巴山农民却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个道理。
10月1日,镇坪县曾家镇全景户外小镇---暨旅游扶贫启动仪式在曾家集镇广场举行,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导师、户外达人以及热心游客齐聚于此,对于一个山区镇来说,这样的活动并不多见。附近赶来参加活动的热心村民也蛮多,大家都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。仪式当天,有项目主办企业组织的大型篝火晚会和土豆、土酒晚宴,很多老乡都在讨论活动的内容。
而老家住在向阳村的移民搬迁户,现居住集镇和顺家园小区的谢青平却嗅到了不一样的东西。谢师傅听说镇上本次活动大概有数百乃至上千人参与,他灵机一动,迅速去自家土地里掰回了几框玉米,并准备好了木材和火盆。这是个商机,他觉得,当天在镇上卖点烤玉米应该不错。
所以后来就发生了我们和县长一行去买烤玉米,并和谢师傅沟通起了玉米产值的事情。县长请客买了三个烤玉米,谢师傅送来了四个,同桌人都赞赏“这老乡会做生意啊,人很厚道!”后来大家又去当了回头客,直到把他当天准备的玉米买完了,他的最后一个玉米棒子也是我们同行伙伴购买的。
事实也真和谢师傅预测的那样,10月1号当天,谢师傅的烤玉米一共卖了1000多元,因为雨天导致烧烤效率降低,否则他还会卖的更多。
一天时间,营收1000多元,直接超过了谢师傅家一亩玉米的常规产值,山区坡地,产量不高,而玉米作为大宗商品,市场价格也低。
谢师傅说:“只要有人来(有市场),他就不愁没啥做的,路子多着呢!”可一天半的活动很快结束了,谢师傅的“商业”无法长期持续。而谢师傅并也许不十分清楚的是,那天活动的研讨主题恰恰就是:“怎么才能长期有人来(有市场)?”
大家都能想象的到,如果那天,谢师傅没有发现那个机会卖烤玉米,他就不会有1000多元的“额外”收入,对于参加活动的客商来说,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劲;谢师傅嗅到了这个商机,创造并提供了这个需求,很多人去消费,一共花费1000多元,每个人也都没觉得自己“破费”了,事实就是这么奇妙。有些需求是创造出来的,谢师傅在制造“供给”的时候同时也就创造了需求。
营销大师们常说营销是一种氛围的营造:分为三种,上等营销制造矛盾,中等营销解决矛盾。无疑,谢师傅很好的解决了矛盾,活动当天的那个气氛,啃几口香甜的烤玉米,再合适不过了。可是如何才有那样的机会,这显然是更深一个层级的营销:制造“矛盾”(制造几百人在镇上玩乐的机会)。
制造矛盾:打造全景户外小镇,曾家正在努力践行。这是一个良好的生态,说起来,这本身就是经济学的缩影。会营销的人不停的在“制造矛盾”,无数的曾家老乡在谢师傅的引导下也会不停的“解决矛盾”,游客们或许并不满足于啃几口烤玉米,还想喝几口小酒,不小心喝大了,没人开车,那就开间房住下来,产业链就是这样形成的,并没有多少新奇的事。
记得县长在买玉米的等待过程中和谢师傅聊天,半开玩笑的说了句:“排队的人多,你别给我偷工减料了哦。”
谢师傅连连应声:那肯定不会的。这样的机会难得,肯定不会自断后路,就算烤的少,可后续如果这样的机会多起来,日复一日,细水长流,那也是很可观的收入啊!
近几年,新闻时常爆出的云南、海南等旅游大省出现宰客、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的事件。也有人说:这是全域旅游留下的后遗症。我想,此看法很片面,那或许是人本建设没有跟上的缘故吧!我们创造了一个词,叫感性文明。
是啊,这是个造富的时代,矿老板一夜暴富了、开发商一夜暴富了、互联网一夜暴富了、明星一夜暴富了、甚至搞直播的网红也一夜暴富了。这些消息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人们的眼球,冲击着人们的灵魂。大家都想来点快钱,能一夜暴富最好,也都忘记了谢师傅的那句:日复一日,细水长流。
一群“不速之客”突然闯入曾家小镇,为这个平静的集镇带来了一阵热闹,让谢师傅发现了一次商机,更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期盼和未来,我想,他在等待下次机会,并叮嘱自己做好更足的准备。
据说,谢师傅家本来也是被帮扶的“贫困户”,刚搬到集镇不久,谁说“贫困户”都是等靠要呢?一旦搭好平台,创造了机会,他们肯定也想“登台表演”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。因为我能感觉到,那天他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喜悦和成就感。
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,他们内心里也深知“授人以渔”的道理;有发展的机会,有致富的路径,就会迅速把握。群众也是善良的,那天谢师傅不但没有偷工减料,送玉米的时候还多给了一个,也就是这一个“赠品”,为他迎来了很多赞。我能确定,谢师傅不是因为顾客是县长才送的,乌漆抹黑的夜里,谢师傅根本不认识县长,乃至后来很多朋友他也不认识。
只所以这样做,他或许在期盼着:日复一日,细水长流。
谢师傅没读过《史记》,那句文言文他不一定能看懂,以末致才 用本守之。但他却用行动表达了出来,很多高深的道理不过是群众心中最原始的期盼而已。
容我斗胆引申一下,脱贫攻坚或许亦然,贫困户们真的到了“手把手”、“连背带抱”的境地了吗?是不是只要有个平台和机会,就会有无数谢师傅出现呢?
我脑海里闪现了一个景象:下次曾家镇做活动或者大量游客去的时候,谢师傅的烧烤摊隔壁会有个李师傅或者张师傅,不过烤的不是玉米,而是土豆,他们还商量着买玉米送土豆、买土豆送玉米。
这不就是“异业联盟”,这不就是跨界整合吗?真的,没那么深奥!
以末致才 用本守之!其实不用读史记,多问谢师傅也行!
(微信公众号:前进安康 QIANJINAK,常按二维码加关注,看更多好文)
大家都在看
习大大再提陕西元素,这只“金蚕”价值几何
建言 | 对安康招商引资的几点建议
安康 | 追赶超越,“秒掉”南平我看行
高铁、高速通了,人和钱跑了怎么办
安康 | 未来空气能卖钱还真不是玩笑
让丝路之源上的“鎏金童(铜)蚕”活起来
重磅,CCTV-4《国宝档案》深度解读鎏金铜蚕
秦巴山的孩子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